“三下乡”丨“同谱民族团结曲,同心共筑谱新篇”经济管理系“足迹”民族团结实践团赴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开展实践活动
“高高的兴安岭
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今天
实践团队员们来到南木鄂伦春民族乡
……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内蒙古自治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同心共奏和谐曲,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做深做细做实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走出了一条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7月2日,经济管理系“足迹”民族团结实践团来到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开展以基层调研、历史参观、非遗传承、民俗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
基层调研,深入政策开展
“足迹”民族团结实践团在南木鄂伦春民族乡政府会议室与南木鄂伦春民族乡人大主席康伟、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党委副书记杨坤等人进行了座谈,杨坤副书记先后对南木鄂伦春民族乡的基本情况、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教育卫生建设情况、农牧业发展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着重分享了南木鄂伦春民族乡为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采取的具体做法以及最新部署。实践团经研讨得知该乡是由11个民族聚居的民族乡,始终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全乡各项工作中,同部署、同推进。
历史参观,细诉往昔风华
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实践团队员们走进扎兰屯鄂伦春民俗博物馆,展现了鄂伦春族走出深山、走向现代的历史发展轨迹。白晓琴馆长说:“我们下山后住进了政府提供的房子,吃穿有保障,还可以去上学,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生动阐述了鄂伦春族自古以来就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学习和改进生计方式,从而形成文化交融,并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发展历程,深深嵌入到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当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撑,实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非遗传承,历经岁月沧桑
随后实践团队员们先后来到了两位非遗传承人的家中,桦树皮工艺非遗传承人赵明福对桦树皮工艺品制作过程、熏制、固色等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带领实践团队员们参观了他的加工室,介绍了各种制作工具。他表示:“虽然我是汉族,但是我特别热爱鄂伦春民族工艺制品,我会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加深了实践团成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理解。
来自鄂伦春族的非遗传承人敖美娜表示:“为了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大众视野,我不断改良工艺,创作出门类众多的桦树皮、狍皮手工制品,这些产品深受人们喜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实践团队员们深受感触,纷纷表示将继续认真学习,不断深入了解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俗体验,奔赴自由之巅
实践团一行恰逢时机的参加了当地较为特色的民俗活动——篝火晚会。然而,最触动心灵的莫过于篝火旁那支共同舞动的摆手舞。火光映照下,实践团成员们与乡民们笑脸相迎,手牵手,心连心,随着节奏起舞,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讲述着各自的故事与梦想。这不仅是一场舞蹈的盛宴,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展现。在这一刻,所有的差异悄然消失,只留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和谐。他们的笑容、他们的汗水、他们的热情,都化作了最真挚的情感交流,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随着篝火的渐渐熄灭,夜色更加深沉,但每个人心中的火焰却燃烧得更加旺盛。这份火焰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记忆与感悟,继续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经济管理系团总支
2024年7月22日